close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必然性
  一個社會的本質、特征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現為該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也就是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既決定於經濟基礎,又對社會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規範、引導和推動作用。每一個社會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一言以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具有歷史必然性。
  當代中國,只有“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真正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需要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願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又是批判地繼承古今中外人類基本價值觀的結果。雖然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在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過積極作用,但其固有的局限以及賴以產生和存在的歷史條件,決定了它根本不適合中國,任何照抄照搬都是不現實的,都會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造成顛覆性的危害。特別是面對世界範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進步性
  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既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借鑒和發展了中西方價值觀的合理因素,具有鮮明的歷史進步性。這在民主、和諧、公正、自由等價值上充分展示了出來。
  民主是關於人民群眾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的規定和要求。在中國,民主一詞最早見於《尚書》:“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於成湯”,“簡代夏作民主”,意為作民之主。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就是這種思想的集中體現。在西方,民主一詞最早見於古希腊希羅多德《歷史》一書,是由“人民”和“統治”兩詞構成,指人民的統治或權力。後來,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光大了古希腊的民主含義。比如盧梭認為,民主就是把權力“置於普遍意志的最高指導之下”。密爾提出,最好的民主形式是代議制民主。現代西方思想家們對民主作了進一步闡述,比如哈貝馬斯重視和強調程序民主等。雖然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較之以往有很大進步,但根本上仍是少數人或一部分人的民主。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看來,民主首先表現為國家形態,同時也體現在體制、原則和價值觀等方面。馬克思指出,民主作為一種國家形態和基本制度,其特點在於人民是國家的主體,“在民主制中,國家制度本身就是一個規定,即人民的自我規定”,而“國家制度無論如何只是人民存在的環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捲第281頁)所以,民主體現人民主權和人民意志,體現人民的主體地位和自決權利,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前提和基本要求。
  和諧是關於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合理關係的規定和要求。在中國,和諧觀念出現得很早。《周易》中有“保合大和”的說法;老子強調“合異以為同”;孔子主張“致中和”,“禮之用,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惠施宣揚“泛愛萬物,天地一體”;張載提出“天人合一”等。在西方,“和諧”概念源於古希腊哲學,指事物之間最佳的結合,如赫拉克利特認為“自然是由聯合對立物造成的最初的和諧”。從蘇格拉底開始,“和諧”被引入社會領域。柏拉圖認為“公正即和諧”。傅立葉在《全世界和諧》一書中提出“和諧制度”與“和諧社會”。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全面而深刻地提出了關於和諧社會的一系列重要理論觀點。馬克思指出,和諧是包括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在內的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標志著通過消滅階級而實現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一種高度協調統一的社會狀態和社會境界。同時,人類社會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發展的進程,消除資本主義不和諧的弊端,建立平等、互助、協調的和諧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未來的和諧社會則是一個全面協調統一的社會,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今天,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準確把握這一原則,努力推進人、自然、社會協調發展。
  公正是關於社會政治倫理關係及其原則的規定和要求。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大量關於公正的思想。《禮記》設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孔子提出:“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莊子也說:“公而不當,易而無私。”在西方,柏拉圖明確提出“正義就是平等”。近代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論”和“社會平等論”,進一步宣揚了古希腊的正義思想。盧梭提出,公正就是公意,公意永遠是公正的,而且永遠以公共利益為依歸。西方現代思想家們非常重視對公平正義的研究。比如羅爾斯認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而公正的本質在於社會制度如何分配基本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僅僅追求公正是遠遠不夠的。公正需要歷史的依據,一旦忽視了歷史精神和歷史依據,對公正的追求和理解就會陷入“永恆公正原則論”和“烏托邦空想論”。與這些思想家不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用唯物史觀來分析公正問題,把公正建立在對包括資本主義社會在內的以往社會不平等現象的批判基礎之上,把公正的理想與歷史精神融為一體。在他們看來,只有共產主義制度才能真正體現公正,是公正的真正實現。同時,還註重把公正理論的完整性與開放性有機地統一起來,為後人發展與深化公正思想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自由是關於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的規定和要求。《論語》中的“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儒家對自由的理解。老子的“為無為”、莊子的“逍遙游”,則典型地表達了道家對自由的體認和追求。到了近代,自由概念被運用到政治領域,出現了政治意義上的自由觀念,梁啟超就明確指出:“人人於法律內享有自由,法律之下人人平等。”在西方,亞里士多德認為,真正的自由並非個人無所顧忌的放縱,而是與遵守社會生活規則和法律相聯繫。在資本主義早期,自由主要針對封建專制和封建神權,旨在解決人權與神權的衝突。18世紀末以後,自由主要是針對國家和政府的強權和過多干預,旨在解決個人與社會的矛盾。所有這些關於自由的思想,要麼是主體服從於客體,要麼是主體的精神具有無限能動性,都具有片面性。只有以實踐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從根本上剋服了這種片面性,馬克思、恩格斯把自由與“人類解放”聯繫起來,不僅將其作為個人發展的尺度,而且作為共產主義社會最重要的本質特征。他們認為,只有在揚棄了以往剝削社會的強制勞動和固定分工、特別是資本主義的雇佣勞動和固定分工之後,人們才能實現“自主活動”,從而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真正的自由王國只存在於物質生產的彼岸,它的實際內容就是人類能力的發展成為目的本身。也就是說,人不再屈從於任何外在的目的,人成了人本身的主人,這就是人的自由的最高的體現。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有助於打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基礎。當代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產生強大凝聚力,把整個國家、民族和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朝著共同目標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必定會遭遇許多不可預料的重大歷史課題和風險挑戰。因此,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效應對各種艱難險阻,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特別是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一些領域道德失範、誠信匱乏現象嚴重,一小部分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等等。如何整合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統一不同社會主體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是急需解決的一項重大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旨在應對並且滿足實踐發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形成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價值認同和共識,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有助於規範公民的行為和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境界。提倡“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不僅體現了國家的本質規定和社會的根本要求,同時也為每個個體即每個社會公民提供了基本的道德倫理規範和行為準則,對於培育和塑造新型的現代公民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妥善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關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體層面的體現,也是國家、社會對個體公民的一種道德和倫理要求。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在於提高價值主體的自覺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由國家、社會、個體三個層面構成的統一整體,其價值主體分別是國家、社會、個體。馬克思說過:“社會結構和國家總是從一定的個人的生活過程中產生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捲第71頁)因此,要把提升每個公民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作為重中之重,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養,尤其要重視官德建設,以此來促進全社會的道德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每個社會公民的神聖職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在發展過程中,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也會隨著實踐的深入逐步深化。與此相適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將不斷得到提煉和升華。
  (作者: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侯才 唐忠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g82wglks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